查看原文
其他

俄乌战争:纠结的普京与“速胜”擦肩而过

吴蔚 直新闻 2022-04-23
直新闻是深圳卫视全媒体新闻品牌

由《直播港澳台》团队出品


更多分析请下载直新闻APP
参与评论请在新浪微博@直新闻



直新闻俄乌战争爆发已过72小时,战局似乎依然处于焦灼状态,你如何研判这个局面?


特约评论员 吴蔚:战争爆发至今已过72小时,这是一个关键节点,它往往意味着先期越境实施穿插作战的俄军机动兵力的进攻锋芒将会减弱,士兵的口粮、伤病员后送、装备的油料、弹药都到了一个需要补给的时刻。这也当然意味着,此前三天尚未出现在乌克兰境内的几支俄军精锐力量恐怕马上要投入战斗了。随着俄军主力的现身,决定战争进程的关键战役马上打响。


不少看客匆忙给出判断:乌军成功粉碎了俄军头三天的凌厉攻势,速胜已无可能。但在我看来,这些判断并没有遵循军事的逻辑。乌克兰的领土面积比伊拉克大了许多,地理环境也比伊拉克更为复杂,指望三天结束战斗显然是不现实的。但这并不代表普京不希望速胜,只是莫斯科在乌克兰战局的几重自我矛盾制约了速胜目标的实现。


首先是第一重矛盾。俄军从克里米亚半岛、东乌、白俄罗斯方向的东线西线总共四个方向发起进攻。从进攻发起线倒推首长战役决心图,你会发现这可能是一次志在攻占乌克兰起码三分之二领土的全面进攻。但随后,关注局势发展的人们发现俄军虽然从多个方向发起进攻,但投入的兵力却相当有限。先遣部队撕开突破口后,俄军精锐主力并未接续投入战场,这完全不是俄军大纵深作战的风格。摆出了大开大合的阵势,却在兵力投入上显得保守,这在军事逻辑上完全无法解释。所以我认为普京有着更深的政治考量,那就是他必须主动控制战争的烈度,希望摆出要打“摧枯拉朽歼灭战”的阵势吓跑基辅政权,以实现乌克兰政权在短期内更迭的目标。然而泽连斯基似乎不为所动,我个人推测是北约如梦初醒的情报系统与战场监视给了他坚守的信心。


第二重矛盾也随之而来,那就是普京不希望打城市攻坚战。作为佐证的是,俄军在进攻发起前的火力准备阶段,只使用了有限的精确制导武器攻击乌克兰的指挥节点、防空系统、军事海港。像发电厂、变电站、蓄水池、通讯基站等事关城市正常运转的关键设施一概不在打击之列。这与美军进攻伊拉克、轰炸南联盟的做法截然不同。在遭遇有抵抗的城市时,俄军往往留下一部分兵力在城市外围建立阵地对峙,其余机动兵力继续沿着公路向下一座城镇推进。俄军在开战的头两天里,师属、集团军一级的重炮单位基本没怎么开火,甚至旅一级炮兵的弹药投射量都是有限的。这意味着普京并不希望围绕城镇打攻坚战,这会带来大量的无辜平民伤亡。而乌军也正是抓住了这一点,迅速放弃外围阵地向城镇内退却,乌克兰居民无形中成了战争中的人质。这是一场围绕人心的博弈,一旦惨烈的巷战打响,即便俄军最终赢得了全面胜利,由莫斯科扶起来的基辅新政权恐怕也无从管治这个被血海深仇笼罩的国家。


第三重矛盾也就显而易见了,俄军似乎在有针对性地“围三缺一”。俄军没有投入足够的兵力以迅速实现在哈尔科夫以南、扎波罗热以北的对进会师目标,针对整个东乌战线上乌军精锐力量的战略合围至今没有形成。我们甚至看到俄军沿着亚速海沿岸对马里乌波尔实施东西对进,但马里乌波尔以北始终留有足够的空间让乌军实施撤退。这意味着俄军在尽可能避免乌军陷入重围负隅顽抗的情况出现。然而“围三缺一”的另一层用意也是在于,将乌军从城市里驱赶出来,在毫无遮挡的交通线开阔地上进行“点名式打击”。此前从赫尔松通往敖德萨的“死亡公路”已经证明了这一点,乌军何尝不明白,一旦放弃了城市的掩护向基辅方向撤退,自己大概率会在公路上覆灭。


以上三重矛盾描绘出了这场“非典型战争”的样貌。“混合战争”的本质不在于歼敌多少,而在于攻心为上。也正因为乌克兰在一定程度上守住了“心理防线”,头三天上演的不是一个所谓“俄军攻势水银泻地,乌军防守寸土不让”的激烈场面,而是一场“俄军不想强攻,乌军不敢退却”的尴尬对峙。然而,被束住一只手的俄军肯定会在这种局面里付出更大的伤亡,这也意味着普京最后的耐心正在丧失殆尽。上兵伐谋、其次伐交、其次伐兵、其下攻城。久劝不降后的结果必然是重炮开火,一旦莫斯科的政治目标无法实现,军事逻辑就会重新接管指挥权,更高效、却也更血腥的战争形态恐怕即将上演。




直新闻那么这场诡异的战争给大家带来了哪些值得深思的地方?


特约评论员 吴蔚:我十分赞同用“诡异”来描述这场战争。普京在2月22日深夜发表的全国电视讲话中,用了大量篇幅阐述乌克兰今天的局面源自苏联时代的历史遗留问题。在先锋部队突入乌克兰腹地后,部分俄军在坦克上悬挂起苏联国旗,甚至还有1945年4月30日飘扬在柏林国会大厦穹顶的那面著名的“胜利旗”。在乌克兰部分亲俄城镇里一度还响起了苏联国歌《牢不可破的联盟》。某种程度上看,这场战争杂糅了多种思潮的碰撞与博弈,既有冷战延续、梦回苏联的痕迹,又带有反新纳粹主义的情绪;既有“用帝国主义去抵抗帝国主义”的嫌疑,更有莫斯科“打得一拳开,免得百拳来”的触底反弹。


关于俄罗斯主动开战,一度让许多学界大佬“不会开战”的预测翻了车。尽管大家都明白这是美国为首北约的一个阳谋:不开打,北约就继续东扩;开打了,北约也事实上实现了东扩。但我发现国际上有大量的决策机构、智囊团体都对“普京提出的谈判条件被美国晾在桌面上数月之久”的事实选择性无视。甚少有人去剖析普京提出“北约停止东扩”这个近乎于斩断自己回旋空间的提议意味着什么。


有人说美国总统成功预测了这场战争的爆发,而我却要说:拜登一直拒不回答普京的诉求,不正是希望这场战争爆发吗?因此,我反对国际舆论将板子都打在莫斯科身上的做法。北约并没有像此前承诺的那样“作出迅速而一致的反应”,美军做的第一件事情不是与乌克兰人民站在一起,而是扭头进入德国、意大利,与他们的基地站在一起。这是赤裸裸地欺骗、出卖了乌克兰人民。而此刻的拜登正开启了他的度假之旅,从欧洲大量外逃的国际游资正在涌入华尔街,哪怕乌克兰洪水踏天,他在推特上发的第一条信息竟然是:让我们一起祈祷。


而更值得我们思考的是,某种程度上,包括联合国在内的国际协调机制在阻止此次战争爆发的进程中,是完全失能的。国际舆论不希望一场战争爆发,却没有认真着手去解决造成战争爆发的问题。一个被挤压了二十多年的巨大弹簧,你凭什么认为它不会反弹呢?到底是谁在放任这场危机的升级?又是谁去戳破了这个肿胀多年的脓包?当然,最值得我们思考的还在于,美西方在过去数年投喂给乌克兰的大量便携式防空导弹、单兵反坦克导弹确实给俄军造成了一定伤亡,俄军不少先进的技术兵器确实被“四两拨千斤”了。由美英教官团灌输的“刺猬战术”,极大影响了乌克兰军队依托城市防守,以市民为人质的战场决策。


这种将战争血腥化、碎片化、游击化的战术,将极大迟滞战争的进程,为境外势力的介入创造了窗口期。那么在同一种战术教化下的台湾当局能从乌克兰战争中学到什么,就非常耐人寻味了。当美国再次对台军售,我们真的还能自我安慰道:那只不过是一些肩扛式防空导弹与反坦克导弹而已吗?



直新闻另一方面,美西方许多国家周日发表联合声明,宣布对俄罗斯发起新一轮制裁,其中包括禁止俄罗斯部分银行使用SWIFT支付系统,外界研判这是向俄罗斯投下“金融核弹”。你怎么看?


特约评论员 吴蔚:这再次让我回想起普京那场50分钟的全国电视讲话,莫斯科方面完全预料到了美西方发起新一轮经济制裁的可能性,甚至某种意义上看,莫斯科方面研判,哪怕单方面承认东乌两国的独立都会立即遭致西方的制裁。


然而在莫斯科的角度看来,却有一种“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的决绝。自从2014年克里米亚危机以来,俄罗斯已经持续遭受西方经济制裁多年,国内经济形势长期低迷,甚至已经对内实现了“虱子多不痒”的话语建构。俄罗斯民众对新一轮制裁的来临是有预期管理的。


事实上,俄罗斯也一直在建设SWIFT体系的替代品SPFS。只是金融支付系统就像是我们日常使用的微软操作系统,当你可以使用的时候你不会去使用一个Plan B,当你无法使用的时候你只能开启Plan B。美西方的制裁让俄罗斯的替代系统获得了一次全面使用的机会,甚至会提醒更多面临或者正在遭受美国制裁的国家,要加快类似替代系统的布局。


而我们更应该关注的是,当美西方把国际金融基础设施作为大国博弈的要挟工具时,我们该当如何。倘若这真的成为一个国家的某种命门把持在列强手中,那是不是在未来的某个时刻,国家战略面临重要抉择关头,国家利益遭受重大威胁时,我们首先想到的是“退一步海阔天空”呢?在俄罗斯面临北约战略挤压的三十多年里,普京并非没有忍让,甚至在早期还对西方尤其是欧洲有过不切实际的幻想。那么结果又是如何呢?不是你不想退一步,而是对方得寸进尺。


最讽刺的地方在于,美国总统拜登今天那句:我们的选择只有两个,要么制裁俄罗斯,要么第三次世界大战爆发。我不在乎这位高龄总统平日里是否经常失言,但最起码这一次,他将美国人伪善而狡黠的一面展露无疑。



作者丨吴蔚,直新闻高级主笔,深圳卫视《直播港澳台》特约评论员。

本文章版权属于“直新闻”,未经授权不得转载。

如需转载请回复“授权”


推荐阅读

更多精彩内容 搜索微博“直新闻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